论语(第一卷)第 1 部分
☆、言
【收藏艾仪小说网,防止丢失阅读度】
言
在国东周时期,周王室东迁
益衰微,逐渐丧失了宗主地位,各个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,开始了
期的兼并战争。
在这期间,鲁国的孔子面对“礼崩乐”的社会现实,
心疾首。为了建立
种新的秩序和规则,
决心恢复周公建立的礼乐制度,提
“克己复礼”的主张,并用“仁”对“礼”
行改造,提
并完善了“仁学”理论。
孔子认为,“仁”就是“”,就是对
尊重、关心和
谅。“仁”既是每个
必备的修养,又是治国平天
必须遵循的原则。
孔子把孝悌看成“仁”的本,
把“仁”运用到政治领域,就是重视
民,关心百姓的疾苦,就是“德治”。为了实践“仁”,孔子十分重视“礼”,主张克制自己,使自己的言论行为都符
礼的
。
有天,孔子的学生子贡向孔子请
:“老师,什么是仁?如何
到仁?”
孔子回答:“克制自己,恢复周礼,就是仁;以周礼为标准,时时严格
自己,使自己的言行符
周礼,就是
到仁了!”
为了实现自己的这政治主张,孔子经
了
达15年在各诸侯国的游说。然而,由于当时各诸侯国都忙于争霸,并没有谁采纳
以“仁”治国的政治主张。
颠沛流离十几年,年近70岁的孔子在并未实现自己政治主张的
况
,回到鲁国,专事讲学和历史文献的整理,并把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思想
负倾注于笔端,成为
国历史
私学的开山鼻祖,开创了影响
国知识分子2000多年的儒家学派。
孔子生从事
育事业达40多年之久,门生众多。据史料记载孔子
子有3000
,其中才华
众、品德优良者72
。
孔子去世,
的主
子及其再传
子将孔子的言行整理成书,书名
《论语》,
容包括孔子谈话、孔子答
子问、
子之间的相互讨论以及
子对孔子的回忆等,集中
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、论理思想、
德观念及
育原则等。
《论语》作为部涉及
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,许多篇章谈到
的问题。
孔子认为,个
正直,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,只有心中坦
,
事才没有担忧。
重视“仁德”,这是孔子在
问题
强调最多的问题之
。在孔子看
,仁德是
的
本,是
于第
位的。孔子还认为,只有仁德的
才能无私地对待别
,才能得到
们的称颂。
孔子提仁德的标准,这就是刚强、果断、质朴、语言谦虚的
接近于仁德。同时
还提
实践仁德的5项标准,即:“恭、宽、信、
、惠”,即恭谨、宽厚、信实、勤
、慈惠。
说,对
恭谨就
会招致侮
,待
宽厚就会得到
家拥护,
往信实别
就会信任,
事勤
就会取得成功,给
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。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,就可算是仁了。
孔子强调还
重视全面发展。
说:“志于
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。”意思是说,志向在于
,
据在于德,凭借在于仁,活
在于“六艺”,即礼、乐、
、御、书、数。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地
。
《论语》成书于战国初期,自古以就是
国首选的启蒙读
,是
们中华民族古往今
的“同
本书”,共同的话题,共同的语言,共同的思维之
和共同的价值观。
《论语》作为部涉及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,语言简洁
炼,
义
刻,
有
刻的
涵,对
们广
读者
有极
的借鉴意义。
《论语》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资料。
部《论语》,将孔子及其门生有限生命融入到无
历史中,创造了
国古代光辉的
文主义
神,被
誉为“天
生仲尼,如万古
夜”,“半部《论语》治天
”。
《论语》作为国学经典,是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
髓,其中蕴涵着
富而
刻的
生智慧和
世哲理,是经
千百年的历史洗礼和多少代
实践检验
的,是
们广
读者学习的必备
神食粮。
们广
读者阅读《论语》,能够秉承仁义
神,学会谦和待
、谨慎待己、勤学好问等优良品行,使
们成为
外兼修的未
英。
们广
读者阅读《论语》,就如同师从贤哲。阅读圣贤之书,与圣贤为伍,是
们
神获得
尚和超越的最
境界。
在如今社会于转型的时期,充斥着各种各样所谓的现代文化,良莠
齐,纷繁杂芜,作为
们广
读者,应该慎重从文化杂烩中
选最好的、最纯的、最
的文化知识
行学习,以
促
们健康发展,那么《论语》就是
们最佳的选择。
作为国学经典的《论语》,并非陈旧时,可以说能够适应任何时代的需
,且
同的时代都可以
行新的解读,都有时代的新意。
们
古为今用,活学活用,在新的时代推陈
新,
行新的解读,赋予新的
涵,
断发扬新的
神。
为此,们特别编撰了这
《论语》读本,主
是
据广
读者学习
收的特点,在忠实原著基础
,除了
备原文外,还增设了简单明
的注释和
话新解,同时还
有相应启迪故事和
美图片等,图文并茂,生
形象,非常易于阅读和理解,是广
读者学习《论语》的最佳读
,相信
家从中会获得新的
受和新的意蕴。
☆、第章
第章 论语
学而时习之
子①曰:“学②而时③习之,亦说④乎?有朋⑤自远方
,
亦乐⑥乎?
知而
愠⑦,
亦君子⑧乎?”
【注释】
①子:国古代对有地位、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,有时也泛称男子。这里指孔子。
②学:孔子在这里所讲的“学”,主是指学习西周的《礼》、《乐》、《书》等传统文化典籍。
③时:时时,按时。
④说:同“悦”,愉、
。
⑤有朋:本作“友朋”。旧注说,“同门曰朋”,即同在
位老师门
学习的
朋,也就是志同
的
。
⑥乐:与说有所区别,也表示愉。
⑦愠:恼怒、怨恨。
⑧君子:有德者,指德修养
尚而有学问的
。
【解释】
孔子说:“学了知识以,
按
定时间去温习它,
是很愉
吗?有志同
的朋友从远方
,
是很
吗?别
了解自己,自己也
怨恨,这
就是君子吗?”
孔子生的理想有三个方面:学习、
朋友、
行自
修养。其中,
把学习放在首位。学习的
容就在于
断地
知致
、讲信修义、
德修
。
孔子反复强调“亦乐乎”,读书
学问自始至终,都
随时随地地学习,随时随地地反省,只
勤学好问,自然就能
断地提
自己的修养。
【故事】
自强息的
神源头
“自强息”源自《周易》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
息。”它
们应当自强
息,自胜自立;同时也勉励
们穷则思
,积极改革,奋发图强。
《周易》的诞生地是现在河南安阳南10千米的羑里城,这里是商纣王
周文王而演《周易》的地方。商纣王为什么
周文王?周文王又是怎样推演著成《周易》的呢?这话
从头说起。
那是在商纣王的时候,周族还是渭河边的
个部落。按照当时“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”五等爵位,周部落首领姬昌被商政府封为“伯”。这时的姬昌还
是周文王,“文王”之名是汉代以
才
起
的。
周伯姬昌由于修养很
的德行,对治理国家也有很
的见地和办法,仅仅3年时间,天
就有三分之二的诸侯国归属了
。为了总结先王治理天
的德与失,姬昌认真考察先贤圣王得天
的原因,以及昏王
君失天
的
源,
写
,存放在明堂,让自己和
代牢记。
商纣王看到天诸侯纷纷归附姬昌,心里非常忧虑,
忧心忡忡地对重
羽翼崇侯虎说:“
与周伯姬昌竞争,现在
越
越强
,如果
纵容姬昌这样
去的话,恐怕有
天
对付
。”
崇侯虎说:“周伯姬昌的确是个凡的
,
所作所为都在行仁义之举,而且善于谋略。
的太子姬发勇敢又果断。中间有个
子
姬旦的恭敬节俭而又了解天
。正像
王您说的那样,如果纵容了
们,
们就有忍受
了的灾祸;如果放纵了
们,
们就会有国灭
亡的危险。趁
们还没有真正成
气候,应该及早想办法制
们。”
1.横山风云 (古代中短篇)
[3137人在看]2.偏心我是认真的 (现代中篇)
[3566人在看]3.网游之古剑太初 (现代中篇)
[2916人在看]4.真相收集簿 (现代中篇)
[8097人在看]5.公子履(古代短篇)
[1209人在看]6.传说管理局 (现代中篇)
[8039人在看]7.扒灰都市录 (现代短篇)
[2042人在看]8.史上最牛门神 (现代长篇)
[6538人在看]9.主宰天种(现代短篇)
[3446人在看]10.至尊兵王 (现代长篇)
[6027人在看]11.剑舞青天 (古代短篇)
[5467人在看]12.破灭诸天 (现代中长篇)
[3467人在看]13.掌门低调点 (现代中长篇)
[5971人在看]14.此去经年 花开无忧 (现代短篇)
[2132人在看]15.废宅异界游 (古代中短篇)
[9369人在看]16.九州志第二季:葵花之卷 (古代中篇)
[7174人在看]17.遮天之大帝饶命 (中篇)
[7789人在看]18.网游之百编纵横 (现代中篇)
[7963人在看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