叶剑英传(出书版)第 7 部分

《叶剑英》编写组 / 著
 加书签  滚屏 朗读

木窗灯盏忆痴。

记住【艾仪小说网】:AIESHUS.COM

生百岁半九十,

万丈霞光值暮时。

少年的叶剑英活泼好但书读得好,而且喜欢育活,是个踢足、踢毽子的能手。,经常利用课余时间,与小同学们结伴山打柴。除了打柴之外,叶剑英还时常在横西村头那棵榕树,帮助喂猪,卖“仙粄”,所能及的家务活。

在那棵榕树,叶剑英还常常听往的们谈今论古。在这里听“三国”、“西游记”、“封神榜”、“岳字”、“八仙海”等故事,也听毛造反”的民间传说和孙中山革命的消息。叶剑英和小朋友们慢慢知了“子”、“洋鬼子”是好东西,把“捉子”、“打仗”的游戏改“打洋鬼子”。叶剑英通常是这种游戏的小首领。②榕树,可以说是少年叶剑英的另个“课堂”。

① 访问阿绪嫂、叶选桥、叶复觉、叶选正、严焕松、严景松谈话记录,1987—1992 年。

② 在雁洋叶剑英元帅纪念馆查阅的资料,1991 年5 月。

① 《叶剑英诗词选集》. 民文学版社1983 年4 月版,第209 页。

② 访问张启成、陈耀忠、叶演豪、何亚顺谈话记录,1987 年10 月。

二、丙村三堡学堂

1908 年, 11 岁的叶剑英,已个英俊少年。这时,家境也稍为好转,决定到离雁洋10 多里路的丙村三堡学堂住校读书。

三堡学堂,是由金盘堡、锦州堡、雁洋堡联创办的所公立等小学。

这所学堂的校都是清朝封建统治、主张“育救国”的国青年。当时学堂是四年制,设置甲、乙、丙、丁4 个班次,叶剑英在甲班。

当年的同学温新、温瑶生、廖光史回忆,叶剑英那时的学习成绩是几个班里最拔尖的,每次考试都名列茅。除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各门课程外,还多方借阅许多课外书籍,好写诗作文。的作文经常被老师拿去“贴堂”展览。

学校聘请的位名李煮梦的老师,诗文极好,才华众,是柳亚子创立的“南社”的诗友。李老师很欣赏叶剑英的诗文,经常加指点,使其习作

叶剑英直到晚年还怀念这位启蒙老师,还能背诵李诗“调位风雨,笔健走雷霆”,“剑气纵横盘北斗,萧声凄咽拂南天”等佳句。①1977年夏天,次偶然机会,叶剑英得到部“南社”集刊,诵读之余,回忆起当年向李老师请《诗经》的景,在书的封面意味地写这样两句诗:“说部输李煮梦,小戎离黍诙谐。”叶剑英自幼喜欢爬山和游泳,到了三堡学堂学习国文、英文、地理、等课程,对山山更加产生了浓厚的趣。每到节假常常约三、五个好的同学去游。附近的名胜“三坎石”、“仙塘”、“北帝宫”、“梅子坑”,还有那山的“灵光寺”,都曾留的足迹。带着小本子,每到,凡是刻有楹联的地方,步,留意观看,诵,边抄写。就这样,句句妙语佳联地印迸了的脑海,对断提诗文写作平很有帮助。

当时,夜如磐的中国半殖民地、半封建社会正在发生剧烈的震。自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于1905 年在本提“驱除鞑虏,恢复中华,创立民国,平均地权”的政治纲领以,全国各地的革命相继组织武装起义,向封建帝制王朝发起了烈冲。在这种革命形,参加同盟会的梅县籍留学生也创办了《梅州杂志》,宣传孙中山的革命学说,同时把批革命宣传品寄回梅县。同盟会的《民报》,陈天华的《回头》、《警世钟》,还有邹容的《革命军》等等,成了三堡学堂步师生争相传阅的读。叶剑英读到这些革命书籍,常常热血沸腾,已。

① 访问王匡谈话记录,1991 年6 月6

三堡学堂的步老师,也断向学生们灌输新的思想。校谢鲁生于印度尼西亚邦加岛的华侨富商之子,受到孙中山思想的影响,回国参加同盟会,

大家正在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