叶剑英传(出书版)第 52 部分

《叶剑英》编写组 / 著
 加书签  滚屏 朗读

按照初衷,叶剑英本学军事的。在国革命,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军旅生活,积累了些作战经验,很想到学再番,回国好继续驰骋疆场,从事武装斗争。没料到组织却分到中国劳者共产主义学,学习政治理论,这与的愿望有点矛盾。叶剑英的组织纪律观念向是很强的,想,自己刚入,先提马列主义理论平,也是非常需的,于是愉地表示从组织决定。随,叶剑英和唐友章等起到了位于莫斯科市特卡维斯卡亚街的学校报到。

海量小说,【艾仪小说网】

中国劳者共产主义学的是中国劳者中山学(简称劳学或中山学)。中山学是苏联为了帮助中国革命,于1925 年9 月创办的。

中国共产和国民左派都到那里学习。1927 年,蒋介石、汪卫相继叛革命,屠杀共产和革命民,引起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强烈义愤。

共产国际遵照斯林关于“国民反共,给共产培养部”的指示,于1928年4 月决定将中山学改名为中国劳者共产主义学。此时,东方学的中国班也并到劳学里课。

学由共产国际和莫斯科市委领导。学校组织的领导机构是的支部局,各班还成立了支部。据学生的文化程度和工作经验,分设普通班(正规班)、预备班和特别班,总共有20 几个班500 余

叶剑英入学,被编入特别班。参加特别班的都是中共些年龄较,文化程度较,并富实践工作经验的同志。董必武、何叔衡、林祖涵(林伯渠)、徐特立、吴玉章、夏曦、李国琛等老同志都在这个班。还有稍年的,如吴亮平、唐友章、杨之华(女)、李哲石(李文宜,女)、赵世炎、张志立等,因革命起义失败而产生悲观绪,开导说:“革命的路是平坦的,遭受挫折是难免的。失败是成功之,革命怕失败,就怕没有信心。们应当相信真理在边,正义在边。只认真记取经验训,爬起怕牺牲,革命定会胜利。”据吴亮平、陈修良、李文宜等回忆,叶剑英是个多才多艺的,在张的课堂学习之余,常常拉琴,和同学们起唱粤剧、京戏和革命歌曲。常和董必武、林祖涵、徐特立等赋诗填词,互相唱和,跟家在起讲笑话、猜谜语。有个谜语:“生在山鬓婆娑,自归郎少黄多,受了多少折磨,历了多少风波,莫提起,提起泪洒江河。”(打)同学们猜了半天都猜。叶剑英谜底,说是撑船用的“篙”,家齐声绝。叶剑英还常与徐特立等到俱乐部去棋。由于们的棋艺湛,经常引同学们围观。

当时,苏联劳民的生活都很苦,劳学自然也例外,但对中国学生还是量优待的。吃、穿、用全包但发普通西装,还发

每个月每发两个卢布。每年还组织学生到海滨地区休假、疗养。

20 年代末,苏联共产开始了规模的清。在劳学学习的中国同志也参加了这次清。学校成立了清委员会。叶剑英接受审查,被认为“历史清楚”,就通了。①在清中,王明(陈绍禹)搞宗派活们在劳学把持支部局,拥护校米夫,把中共“六”会的分歧带到学校,烈争论,制造两派尖锐对立。们借反托派之名,打同意见的同志。许多受到分和迫害。据唐友章、陈诚回忆,叶因理王明的,开始开除籍,降为劝告分。直到中共“七”时,中共中央明确宣布,在莫斯科清时的算数,叶剑英等才被平反。

学在王明伙的宗派活影响,组织和思想方面都现了混。许多对此表示,纷纷向共产国际和苏共中央写信,回国工作。

学生们的意见反映到了斯林那里,斯林认为应当让所有劳学的中国学生和部,律回国,去接受实际斗争的考验,看看谁是真革命,谁是假革命。久劳学正式办。

1930 年夏秋之,叶剑英与吴玉章、徐特立、林祖涵等20 多起,从莫斯科乘车到达海参崴。然从那里越国境,经哈尔滨、连、青岛到达海。

叶剑英在两年的留学生活中,仅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,而且参

大家正在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