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家子的科举之路/寒门贵子第 17 部分

山的那边 / 著
 加书签  滚屏 朗读

第15章 投稿被

记邮件找地址: dz@AIESHUS.COM

松林书局是在的院子里,才刚走到巷,就能隐隐听到里面的说话声,似乎很热闹。门里,有个穿衫的中年正在接待访的客

去的时候,只见屋里已经有了几个客,都叠厚厚的书稿,想样,都是投稿的。

这几个有头发的,也有年的,都笑着与那个坐在首的中年说话。

俗话说,宰相门七品官,这里是王家的产业,王老相公是首辅的的门,自然也受尊敬些。

看到姜,中年站起:“这位公子也是投稿的?倒是从未见。”

般书局都有固定的作者,新作者的稿子,审稿的先生们是定会看的。

书局请了些先生专门审稿,这些先生往往都有功名,也是忙得很的。

连忙行礼,说:“先生说的是,小子是投稿的,是县致远书斋徐掌柜介绍的。”说着,递了徐掌柜的信。

中年看,是写给书局管事王通的,笑得真诚了些:“原是王管事的熟,公子稍等。”

说着,把信递给旁的个小厮,让去。

几个书生见状,也笑着和姜互相打了招呼,姜回礼,称「辈」,谦逊的度倒是令几对这个走门的小子有了些好

了好,才见那小厮走回,对姜说:“姜公子,请随。”

连忙站起,和众拱了拱手,着书稿跟了去。

,就看到第院子里有很多正在忙着,有围在书版排活字的,有整理书稿的,有刷油墨的,也有往书版纸张印刷的

这就是书局的印刷车间。

好奇,小厮介绍:“这是们书局新收的书稿印刷的地方,其经典,都在别的地方印刷。”

“贵书局真是手笔!”姜由衷地叹,书本在这里,像流线的商品样,本本地印了,整个院子都弥漫着墨

从回廊穿入第二院子,只见两边的厢里,好些文士正在看着手中的书稿。

“那是们书局的审稿先生。”小厮声说,像是怕打扰了们。

点点头,继续往走。沿着鹅卵石甬,绕假山鱼池,穿月洞门,才到了第三院子。

院子里盆盆开得正盛,朵朵千。自古文,这些种在书局里,也是相得益彰。

正往走着,只见面走个小士。

这个小士年约十四、五岁的样子,生得眉目清朗,略微有些胖,就连袍,都是锦缎裁成,看就是富贵家的孩子。

意识地让到了路边,那个小士看了看,略微点点头,越径直往走了。

年纪,派头小。

看到小士走远了,小厮才声说:“那是王家的三公子。”

王家的公子?姜怔了怔,想着自己听的消息,王家老爷是外省巡,名副其实的封疆吏,家的公子,怎么会士?

这与无关,姜点了点头,平淡地说:“原是王家公子,真是好相貌。”

小厮等了等,发现姜真的再问什么,心里倒看了几眼。

般的,听到王家的公子,难免都好奇地多问几句,甚至懊悔方才没有借机攀谈。

淡定得很。

,王家再有权有,对说也是天的浮云可攀。

这就好比,在世,们市里有个退休的国级官,个连学都没考考屡次落榜的穷小子,想去攀附家,得到别青睐,那梦吗?

还是踏实地。

管事正在写着什么,看到姜,开门见山地说:“老徐的信了,的眼光是相信的,先看看的稿子才能决定。”

“这是应该的。”姜恭敬地将书递去。

这位王管事是王家族,年纪四十多岁,也有秀才功名,因科举之途无望,索就帮族家里打理庶务。

颇强,又背靠王家,倒是把松林书局打造成远近闻名的书局。

站在旁,悄悄观望着王管事的神,却见从头到尾面无表,心中

了好,王管事才抬起头,淡淡地说:“姜公子,恕直言,的文笔只是寻常。”

的心咯噔跳,本的自信被当头盆冷熄灭了,只能苦笑着应:“先生说的是。但以为,小说最重的是故事节。”

此时的写小说,就「诗云」、「词曰」、「有诗为证」,些小说,往往以首诗开头,首词结束。

虽然也模仿此时的小说的行文方式,但还是没有这种看到什么都能作诗首的能

管事笑了笑:“这故事倒是别心裁。只是太新的东西,未必能被接受。再者,的小说篇幅也算短,定价会比较,买的恐怕更少。从受的小话本写起?”

有些难

徐掌柜给的评价那么才自信地想带笔钱回家,让,没想到王管事却是这么说。

但辛苦写的小说,放弃了还是可惜,如去其小书局试试运气,只是稿费恐怕

告辞,却见边走门,边说:“通叔,还有

回头看,正是那位穿着袍的王三公子,知为何去而复返。

大家正在读